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卡车夫妻的真实生活, 一天24小时都在车上, 每到夜晚最难熬

发布日期:2025-05-24 07:02:22 浏览:37375

每到晚上八点,天边的光一点点褪去,城市的灯慢慢亮起来了,大多数人洗完澡准备躺进床,段明明和勇哥却才刚刚开始准备出发。他们不是夜猫子,而是卡车司机夫妇,一天二十四小时几乎都泡在卡车上。

他们常来的那家饭馆,位于城市的偏角,没有菜单,也没有灯火通明的装修,更别说什么网红打卡。但对于像段明明和勇哥这样的卡车夫妻来说,那儿就像他们流动生活中的一个“家”。老板夫妻做的饭不花哨,但干净、热乎,带着点家的味道。

吃饭那晚,店里坐着一对夫妻和一个约莫十岁的小男孩,小孩东瞅瞅西看看,眼睛里全是对世界的好奇。段明明一边吃饭,一边瞄着那孩子,不由得想起了自己七岁的儿子。孩子在老家,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。

“他问过我很多次,能不能跟我们一起上车跑车,我没答应。”段明明一边往水壶灌热水,一边说,“带着孩子上路,不安全也不现实,干这活,光顾着车都够呛了。”

平凡而沉重的车轮,滚动着一家人的生计

段明明和勇哥来自安徽阜阳,这个地方出了数十万名卡车司机。阜阳人几乎成了全国卡车行业的代名词之一,车牌“皖K”是业内心照不宣的代号。

“我们老家谁不认识几个开大车的?”段明明说,跟很多同行一样,他们也签约了一家物流公司,负责从马鞍山运货到江西。多的时候,一天跑800公里,少的时候,路上堵车耽误时间,晚上十点多才刚刚卸完货。

这条线路跑了几年,每一个加油站、休息区、哪个地方有测重点、哪个地方容易堵车,他们都门清。“就跟脑子里画了地图一样。”勇哥笑着说。

为了节省过路费,他们尽量多走国道。“现在运价越来越低,我们能省一点是一点,反正也习惯了。”

但不是所有节省都省得安心。有次他们刚进安庆就被交警拦下,理由是车牌被泥点挡住了,要罚款200块。勇哥解释说刚下雨,根本没办法随时擦车,交警没听,来来回回绕着车走了三圈,最后妥协成罚50。

他们知道,有些时候,和现实讲理是讲不过去的。车停着是亏,争论一小时不如赶路一小时,“能省事就省事,真没精力。”

一对对“夫妻车”

不止是段明明和勇哥,像他们这样组成“夫妻车”的,在整个运输圈子里越来越多。

比如宁俊峰和陈玲。两人车上放着一个小工具箱,锅碗瓢盆和简单的调料都是标配。到了服务区,陈玲煮面、宁俊峰打下手,两人分吃一锅热汤面,就着榨菜。“在车上哪讲究得了那么多?能吃热的就是幸福。”

但夜晚对他们来说,是最难熬的时间段。开夜车不仅费神,更考验耐力。一个人开车,另一个人只能在车后小床上迷糊一会儿。为了安全,他们几乎不开玩笑,不聊天,所有交流只围绕路况。

“你别看车上有床,其实哪能真睡着啊?”段明明说,有时候太困了,他们就在高速服务站歇一歇,但几乎不进宾馆。第一,贵;第二,货物不能离人。那车上的一沓沓纸,要是淋了雨,客户扣钱不说,还得赔,太不划算。

他们说,“跑得越久,越知道这活看似简单,其实靠的是细节和坚持。”

段明明属于“卡嫂”里少有的能独立上路的。她婚前就考下了A2驾照,是受她父亲和舅舅的影响。“我小时候就坐他们车,看他们拉货、修车,耳濡目染,也就想试试看。”

和她一样,刘桂梅也顶起了一片天。她来自宿迁,家里以前欠了几万块债,看着还在吃奶的孩子,没办法,只能想办法改变现状。

“我当时看别人开货车能赚钱,咬咬牙就上了。”她借了钱买车,开始跑货运。一跑就是十三年。

“我胳膊没多大劲,篷布拉两次就酸了,但你说咋办?总得有人干。”

刘桂梅说:“有人问我后不后悔?我就说,谈不上喜欢不喜欢,咱这年纪,也没条件挑工作,能干就干,能赚就赚。别的都不敢想,活着先把账还了,把娃带大。”

花姐和杨哥则是反过来的“夫妻车”。开车的是花姐,做饭的是杨哥。“他不会做饭那时候,我天天胃疼。后来他就学着做,虽然味道一般,但他用心了。”花姐笑说。

外人有时候不理解这种分工,觉得“男主内女主外”不靠谱,但他们彼此心里明白:搭子合拍,才是最重要的。

日夜兼程的爱情,比玫瑰更结实

很多人以为卡车夫妻只是在路上挣扎,其实也有他们独特的感情方式。

像于香周和李慧玲,结婚二十多年,是典型的“先婚后爱”。他们从种地开始,后来改行做运输,买车、跑货、熬夜,什么都尝试过。

李慧玲说:“老于晚上开车,我不敢睡,怕他打瞌睡,得提醒他。”时间久了,他们总结出自己的作息节奏:晚上11点到凌晨3点尽量停车睡觉,这样第二天一早还能赶得上送货时间。

“她跟着我吃了太多苦。”于香周一说到老婆,眼睛里有光。他一直内疚,没给老婆办过婚礼。后来看到有人组织卡车主题婚纱照,他立刻报了名。

拍婚纱那天,李慧玲穿着洁白婚纱站在卡车边上,笑得像个小姑娘。于香周说:“那天顶着40度高温,我汗都湿透了,但心里头特舒服,那种感觉,值。”

这不是电视剧,这是真实生活。卡车夫妻的爱情不在甜言蜜语里,而是在一餐热饭、一夜互相守望中。

路是他们的世界,车是他们的家

有人说,卡车司机是一群“流动的劳工”,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桌,只有方向盘;没有清晰的作息,只有不断的起步和熄火。

但他们也不是毫无选择地“忍受”,而是明白眼下的生活,是靠自己一步步拼出来的。

“哪有人天生就适合开大车?都是为了家。”段明明说。

他们心里都有一笔账:跑满几年,赚够一笔,就回老家盖个房,把孩子好好养大。

这条路上,不是他们一个人在跑。有无数“夫妻车”在路上昼夜奔波,拉的是货,也是责任。

在最难熬的夜晚,他们就这样互相依靠,一边看着前方漆黑的高速公路,一边想象未来清晨的阳光——照在家门口,热饭热菜热呼呼的孩子叫一声“爸妈回来了”。

参考资料:

《“卡嫂”的跟车生活》

《我们是夫妻车,我们跟你们不同》